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今日关注: 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
    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全科普
分享到:

避免“城市看海” 各地排涝“八仙过海”(转载中国应急管理报)

2020-07-31 08:57:47

避免“城市看海” 各地排涝“八仙过海”

    目前正值汛期,各大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情况如何?城市的“血管”能经受住考验吗?针对汛期城市排水问题,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截源引流法

巧妙化解立交桥积水难题

    在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路铁路桥下,凹斜坡路面上有一个如同“拉链”的“神秘”装置。这是东城区为破解城市道路下凹式立交桥积水问题而研发设计的“截源引流法”中的一环。

    城市道路下凹式立交桥积水问题历年来困扰着城市交通出行,经研究发现,造成下凹桥区积水的关键是没能充分发挥雨水箅子的排水能力。降雨期间,下凹桥区积水主要来自桥区垂直降雨和相邻道路汇集而来的雨水,汇集水量为垂直降水量的5倍到6倍。因此,提前分流消解相邻道路汇集到下凹桥区的雨水是解决下凹桥区积水问题的关键。

    目前使用的雨水箅子主动排水能力不足和道路沉降等客观因素是造成下凹式立交桥积水的关键。“拉链”装置的设计采用了乐山大佛正面螺髻上的设计原理。

乐山大佛正面螺髻的第九层和第十八层分别设置了排水槽,通过截源引流、分层排水的方式,有效削弱了雨水对下层螺髻大佛面部的冲刷腐蚀。

    “截源引流法”本着“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对现有雨水箅子进行优化改造,对水流进行人工干预,提前消解、提前分流,最大限度降低了下凹桥区的排水压力。

    在下凹桥区桥面、周边单位门前等地设置锯齿形排水沟槽,既提高了沟槽稳定性,又提高了集水的效果,而且便于清扫。在下凹桥区底部水平区域设置鱼刺形沟槽,并对原来与路面同高的水箅子进行改造,让其低于路面,以便于雨水相对集中,使沟槽集水效果更为突出。


透水砖、植草沟、绿篱

让城市自如呼吸

    人行步道上,透水砖铺装有序,远远望去,与平常步道并无差异。步道左右两侧均栽种植被,地面均是质地绵实的透水砖。这是北京市通州区海绵工程改造后的一个住宅小区。

    自2016年入选全国海绵城市试点以来,通州区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小区、道路、广场、公园,一块块“挖空心思”设置的“海绵”,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

    紫荆雅园小区是通州区首个完成改造的海绵小区。“改造之初,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积水的原因除了地势低洼之外,还包括硬质路面不能透水、高绿地无法收集雨水等问题。”建设方负责人介绍,小区的改造内容包括道路、绿地、停车位等。就拿道路改造来说,地面挖深约1米,先后铺设了4层渗水层,路面也从普通的混凝土换成透水砖和透水沥青。这样一来,下雨时,雨水不会在地面停留,而是迅速透过路面,并在层层下渗中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

    紫荆雅园小区向西不远处,是月亮河城堡小区。该小区的独特优势是,有一个地势较低的小广场。建设方在小广场的地下深挖了一座蓄水池,可容纳200立方米雨水,地面以透水混凝土修筑,四周还开辟了一圈植草沟。一旦大雨来临,雨水便会汇集到植草沟,经过滞留、蓄存、净化,然后汇入蓄水池,不但能减轻内涝,净化后的雨水还可用于绿地灌溉。

    郝家府地铁站东侧,一条河流蜿蜒绕过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这条河就是2019年新开挖的镜河。河两岸生长着芦苇、菖蒲、美人蕉,密匝匝像绿篱一般。“它是行政办公区化身‘海绵’最重要的工程措施。”北京市水科院高级工程师于磊说,镜河河道两侧的地底下埋设了排水方涵,其内可容纳约55万立方米雨水。

    下雨时,行政办公区的雨水全部汇入方涵暂时存储,一旦降雨量大于二十年一遇标准,方涵内的溢流堰就把雨水分流至镜河,再排入北运河。方涵中的雨水经过净化,还能再重新注入镜河,使其净水长流。


泵站开足马力

全力防洪排涝

    “尽管下着雨,地面有些湿滑,但没有发生渍水导致的拥堵,情况比以前好多了。”在湖北省武汉市天河机场工作的刘女士说。2016年,武汉进出天河机场的唯一通道——机场高速机坪南滑行道桥下渍水,经过50多个小时的排渍,道路才恢复双向通行。

    作为缓解天河机场片区排涝压力的主力泵站,童家湖泵站在今年汛前投入使用。童家湖泵站位于黄陂区府澴河左堤童家湖堤段,是童家湖水系的唯一外排泵站。投用后,该泵站以每秒60立方米的速度,迅速抽排来自天河机场及周边区域的雨水。在今年入梅后连续多轮降雨中,天河机场及周边没有发生明显渍水。

    该泵站负责人表示,童家湖泵站能完善和提升童家湖水系防洪排涝能力,有效保护天河机场、机场高速公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在配合圩垸分洪情况下,童家湖水系整体防洪排涝标准达到二十年一遇,在遭遇十年一遇洪水时不分洪。

    在今年的几轮降雨中,过去的薄弱环节——汉阳的三角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及后官湖地区均未发生明显渍水。新建的东湖低排泵站发挥了实在功效。泵房外,翻滚的湖水从闸口排到长江;泵房内,6台巨大泵机纵向排开,部分机组在运转。

    泵站上游的南太子湖不停地接收整个东湖水系的汇水,只要到达目标水位,就会启动泵机,提前帮南太子湖腾空库容。作为蔡甸东湖水系重要的外排泵站,东湖低排泵站的抽排能力为每秒90立方米,其运行有效缓解了三角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及后官湖地区的内涝现象。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东区雨水泵站系统包括雨水调蓄池及泵站,汇水范围北起风峪河,南至迎宾路,西起晋祠路,东至滨河西路,汇水面积1262公顷。泵站位于滨河西路迎宾桥立交西北角,总占地面积近5400平方米,设计抽升能力每秒15立方米。泵站正式投运后,将解决晋源新城及晋源东区防洪排涝问题。

    五六号调蓄池近日投入使用。该调蓄池位于太原火车站东广场北侧,主要解决城东区域雨后积水问题,汇水范围东起东中环路,西至太原火车站,北起迎春街、马道坡街,南至朝阳街。

    调蓄池采用地下蓄水方式,最大容量可达14.6万立方米,可有效蓄集周边地区的雨后积水,充分缓解内涝。在五六号调蓄池调度中心,智能控制设备不仅可以对调蓄池内的电气设备进行远程操控,还可以根据拟定的技术参数,自动运行调蓄池内的电气设备,实现智能化控制。据介绍,在调蓄池内部,安装了一台智能旋转喷射器。当调蓄池的储水深度达到2米时,喷射器就会自动开启,雨水中存在的杂质会通过旋转喷射水流进行起爆作业,沉淀物将不再长期淤积在调蓄池底部,从而降低了后续清淤带来的困难。


改造地下管廊

让城市的“里子”也出彩

    好好的马路为啥隔三差五就被挖开?实际上,不是路面有问题,而是路面下暗埋的管线出了故障。为了维修,只能开挖马路。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让该问题迎刃而解。

    四川省成都市金融城附近,一条长3.4公里、宽16米的地下管廊正在浇筑成型。宽敞的管廊内部,将会集电力、燃气、供水、通信等管线。这处管廊建成后,埋线和维修都在管廊内完成,内部还有专门的检修车道。各类管线分布在独立的空间,即便某一管线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管线。根据成都出台的技术规范,地下管廊与周边道路、地库、地铁等一体化建设,以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

    地下管廊也是海绵城市吸水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防涝成为基本功能。内设雨水舱、回用水泵,可对雨水进行收储回用。雨量过大时,管廊中的雨水管线发挥排水功能,可有效提高城市防洪防汛能力。

    地下管廊的“大脑”是控制中心。该中心由总控中心和多个分控中心构成,负责对全市地下管廊进行指挥调度,可通过三维可视化管理界面模拟管廊运行状态,对地下管廊进行全域监控和片区巡查,对管廊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管廊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应急管理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