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今日关注: 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安委会安委办文件
分享到:

关于印发《晋城市“科技强安”三年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07-01 10:48:25

晋城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晋城市“科技强安”三年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强化新科技、新业态对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助推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市本质安全水平,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晋城市“科技强安”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晋城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5月25日

  


晋城市“科技强安”三年专项行动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努力提升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全面提高行业装备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从根本上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市局决定在全市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工贸、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高危行业领域,以及应急管理准备方面深入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科技强安三年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忠诚践行十九大提出的“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要求为宗旨,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抓手,紧紧围绕 “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 ”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强化科学技术支撑能力,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科技装备水平,实现安全、高效、智能化生产和管理,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促进全市重点行业领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科技保障。

二、基本原则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依靠科学技术、技术提升和科技驱动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现本质安全,通过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广相结合的原则,总结成功经验,及时全面推广,在努力实现科技强安及减人提效的同时,不断提高我市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保障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推动管理方式变革,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创新安全执法方式,推行在线审批、数字化监管和线上安全培训、远程技术服务,分区分类开展安全监管工作,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三、 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进我市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科技强安三年专项行动工作,成立晋城市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市专项行动具体工作。

组   长:  郭明太  晋城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副组长:  张前林  晋城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

魏亚东  晋城市应急管理局政治部主任

焦志成  晋城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申红卫  晋城市应急管理局调研员

          张  敏  晋城市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

柳  青  晋城市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晋城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协调科,负责统筹推进 “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科技强安三年专项行动的相关工作。各业务科室根据各自职能范围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目标

(一)煤矿

按照煤矿2020年制定的“科技强安”三年专项行动方案执行。

(二)危险化学品

1、提升“两重点一重大”装置设施自动化水平

危化品企业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一是重点监管危化品和化工工艺装置自动化,通过采用自动化控制和智能感知预警技术,应用过程控制系统、安全联锁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及火灾检测保护系统,实现涉及重点监管危化品、重点监管化工工艺装置的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监控。二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自动化,通过采用远程监控、遥控应急处置技术,应用可监测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参数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实现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自动化。

按照危化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要求,各县市区要对辖区内“两重点一重大”装置设施自动化水平现状进行全面摸排,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加快改造提升。2021年年底前,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和使用率必须达到100%,未实现或未投用的,一律停产整改。2023年底前,推动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所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装置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最大限度减少作业场所人数。

2、深化数字化管理应用,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

强化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根据应急部、省应急厅有关要求,各县市区要按要求将接入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储存单元(储罐区和库区)温度、压力、液位、有毒有害监测报警等关键实时参数,以及值班监控中心、重大危险源罐区的视频图像。要充分利用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加强对系统的在线巡查,督促企业保持24小时在线,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置各类预警信息。二是督促企业每天深入开展安全风险研判,落实管控措施,并在系统内和厂区门口显著位置进行承诺公告。三是利用系统全面掌握企业试生产、开停车、检维修、特殊作业和承包商作业等关键作业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执法工作。四是在特殊时段或关键时期,利用远程视频监控,对企业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抽查检查。

3、鼓励企业实施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

(1)推行“独栋厂房限人”。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在易燃易爆场所通过“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智能化作业”或合并作业、交替作业、间隙作业等方式来减少同时作业人数,采用防爆墙、防火门分隔等形式,将每个防火分区的同时作业人数控制在10人以下,从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推行“二道门防人”。通过自动控制方式,采用升降杆、伸缩门、门禁系统等形式,将生产区域和办公、生活等非生产区域进行物理分隔,应用人脸识别、门禁卡等人员身份管理系统,从严控制未经批准、未经培训等车辆或无关人员擅自进入生产区域,严格禁止火种、电器及其他各类非防爆设备进入防爆区域。

(3)推行人员定位管理。鼓励危化品企业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运用人员实时定位和电子围栏报警系统,严格监控易燃易爆场所等岗位人员数量,实现对人员在岗在位和巡检等工作情况的实时监控,对串岗、离岗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进行预警。同时,在事故状态下准确掌握特定区域涉事人员情况,为应急救援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4)推行特殊作业全程视频监控。特殊作业是危化品企业事故易发多发环节,要积极引导大中型危化品企业实行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的远程视频监控,并将视频影像资料保存三个月。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对全部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管,也为监管执法提供重要依据。

(三)金属非金属矿山

实现采、装、运、碎一体化、机械化、自动化。2023年底,中小型非金属矿山全部采用中深孔爆破、低矮式凿岩台车、装药器、撬毛台车、小型铲运机、小型多功能服务车、小型移动式充填设备,代替手持凿岩、人工装药、人工撬毛、人工出矿、人工倒运废石等工序。打孔、装药、铲装、运输、破碎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每道工序总操作人数不超过3人。

2023年底,不具备中深孔爆破条件的非金属矿山不得采用爆破开采方式,或提请政府予以关闭;大块、局部破碎一律使用机械破碎。

(四)冶金工贸

1、高温熔融金属区域生产工艺机械化、自动化

开展智能化冶炼和连铸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技术自动化水平,并减少高温熔融金属调运距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安全规程等标准、要求,完善安全联锁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有毒有害因素检测信息系统等,对关键的生产、安全设备设施要选择高品质产品,提高工艺装备自动化和可靠性水平。尽可能广泛的采用参数采集、传输、控制自动化技术,视频监控、远程控制技术,尽可能减少操作和巡检人员。科学的规定人流、物流轨迹,提高物品定置定位水平,合理降低和减少区域内作业人员数量和作业频次。

2、煤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区域生产工艺机械化、自动化

提高煤气等生产、存储、输送、使用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坚决淘汰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通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及其融合技术成果,预警传感和控制技术,视频监控、远程控制技术,安全联锁系统,紧急停车系统,以及有毒有害、可燃气体及火灾检测信号传输系统等,实现涉及煤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区域工艺装置的自动化运行和智能化监控。

3、有限空间作业、检修作业机械化、自动化

对典型危险作业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数实行严格控制,采取场外预制、视频监控等方法降低作业时间,减少作业人数。对检修作业充分辨识和分析存在的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并通过科学策划、采用先进工机具等措施减少参与人数和人力劳动强度。同时,安全合理的布置操作室、休息室、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使其与危险装置和设施保持安全距离,减少危险区域的人员密度。

(五)重大危险源管理

2023年底,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及管理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及管理方面优先采用工艺过程参数远程监控、现场情况视频监控、过程操作远程控制技术,生产过程中设备、介质等的温度、压力、组份等参数的实时监测预警及安全联锁、紧急停车系统,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及信号传输技术,应急状态下遥控应急处置技术、应急处置操作标准化措施等,实现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自动化。市、县、企以及各级应急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实时可视切换,在线抽查检查。

(六)应急救援

1、救援装备现代化。着眼未来,坚持向科技、向装备要救援力。要根据辖区特点,结合全市常发性灾种救援需要,整理出针对山地、水域、城区等不同情况下可能使用的科技装备清单,配备较为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实施差异化储备,信息化管理,全域化共享。

2、应急响应军事化。专业应急分队在接受命令后,能够在2小时内全装、重装到达全市任何指定地域。

3、信息建设系统化。2023年底,全市“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等新型能力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支撑和服务体系。坚持“以指挥中心建设为龙头、以确保监管安全为目标”的“1+17”应急指挥综合应用平台投网运营,包含显示控制平台、指挥中心、智慧云交互”三大系统,形成集智慧人机交互、智能显示、指挥调度、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确保实时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统一协调指挥,实现公共安全应急数据及时准确、信息资源共享、指挥决策高效。

4、森林防火立体化。加强森林防火监测监控,实现天、空、地立体化巡回监测监控网络,到2023年底,空地协同救援体系基本形成。逐步探索森林防火“互联网+智能森林防火”模式,将森林防火的主要业务全部融合到业务管理系统中,依托平台建立森林防火专业网站和森林防火业务管理系统。

五、推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关于科技强安、智能化发展的有关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措施,科学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支持科技强安与智能化发展,同时要加强各方合作,创新协调机制,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步伐。

(二)拓宽融资渠道。 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智能化建设资金难题。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科技强安专项资金,对先行单位和重点单位予以奖励和扶持。要同时要将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纳入安全技术改造, 相关资金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对购置使用符合条件的先进科技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鼓励金融机构对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的企业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形成支撑重点行业领域科技强安与智能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培养人才队伍。 要制定智能化建设人才培养计划,着眼培养一批既懂行业主体专业,又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综合性人才队伍,发掘一批在重点行业领域专业及其智能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技术与管理、开发研究与应用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尽快组建智能建设产、学、研、用合作联盟,助力全市重点行业科技强安与智能化建设发展。

(四)加大科技攻关。 鼓励企业、尤其是省属大集团、市属重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新材料应用和新技术研发,结合我市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金属冶炼、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实际应用关键技术 ,加强集中攻坚、重点突破,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少人保安、无人促安的智慧化安全生产新格局。

)狠抓项目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把重点行业领域科技强安与智能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建设上,务实目标任务,要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建立项目台账,确保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科技强安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对科技在安全生产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要强化与《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体方案》有机结合,指导和协调开展安全生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市安全生产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上升一个新台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作用,成立“科技兴安”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抓总,按时间进度保质保量推进,建立工作专班,协调推动本行业领域“科技强安”工作扎实开展。

(二)强化保障能力。把“科技强安”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建立经费、人才两方面保障措施。强化地方财政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经费保障,优化支出结构,向安全生产科技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倾斜。加强科技人才建设,多种渠道选用能力强懂科技、懂信息化人才从事“科技强安”工作,发挥专家库作用,进一步吸纳熟悉风险监测、技术保障等方面专家,强化技术支撑。

(三)营建浓厚氛围。依托安全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利用网络、手机、电视、报刊、微信公众服务号等媒体,面向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科技知识、科技成果,推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科技成果普及,树立科技兴安、科技强安是治本之策的根本理念,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和综合安全素养。